第八百一十四章 世家的遗产-《我岳父是李世民》
第(3/3)页
说着话她下了熊背,双手撑地翻出了一个漂亮的跟头,捡起地上的帽子,她笑道:“女儿是不是很厉害?”
李玥溺爱地看着她,“你呀,就是容易骄傲。”
“嘻嘻,红拂婶婶说女儿也是个练武的好材料。”
“除了练武也要读书识字。”李玥给她戴好帽子,又揉了揉她那冻得通红的耳朵。
检查了一遍,见女儿没有弄脏衣服才放心,李玥抬首道:“婶婶,我们去准备一些葱和芹菜。”
杨婶闻言点头,“县侯但凡吃肉都离不开葱。”
李玥带着女儿与杨婶回到山上,与弟弟妹妹一起在温室中摘了不少葱。
冬天没有其他菜色,便围坐在一起包着包子。
朝中的动作很快,送银钱来的人正是张行成与岑文本。
此去范阳归来,张行成也升任为中书省侍郎。
银钱送入库房,岑文本递上奏章,“银钱共五十三万贯,县侯过目。”
张阳与张行成与岑文本在村口的临时府衙内坐下,一份份奏章放在眼前。
众多小吏的目光都放在了这位尚书省左丞身上,只见他翻看奏章很是仔细,不过身上的气质很随和。
新晋的年轻臣子中,这位骊山县侯与岑文本的官职是最高的。
从年轻一辈来看,唐善识,长孙冲,高履行等人已完全跟不上这两位的脚步。
现在张阳与岑文本是宰相的左右手,其地位只在中书令赵国公,侍中房相,还有郑公三人之下。
郑公与房相都年事已高,陛下在这个时候任命的意味很明显,能够接任相位的就是张阳与岑文本两人。
一开始朝中还以为是杨师道,这两年杨师道做事也是勤勤恳恳,不过看能力与运筹帷幄,眼前两位左丞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。
张阳看完眼前的几份奏章,“支教用钱第一笔是五千贯,潼关,益州,范阳,清河等地开办官学十五处,共计三万贯?”
“县侯觉得合适吗?”
张行成手脚麻利地铺开一张中原地图,并且在地图上标注出来了地点。
“文本兄,具体用钱不该是这样的。”
岑文本不解道:“那县侯以为该如何?”
张阳拿起一份奏章低声道:“按照这份奏章所言,官学从地方选址到开办,兴办,招募夫子,潼关一地三处私塾用度需要六千贯?”
“且不说这个价格是否合适,如果从中贪墨又能得到几何?我们的银钱又如何能用到实处?”
见众人的脸色不好,这是大家商谈几天得出来的方略,当下就被县侯给驳斥成这般。
换谁都不会高兴。
岑文本笑道:“县侯所言极是。”
张阳又道:“不知文本兄有何高见?”
岑文本喝下一口热茶,又感觉暖和了不少,“兴办官学当该是朝中直属官吏安排,避免地方州府的盘剥才好。”
都说这位骊山县侯管钱极其苛刻,当年他任职度支郎时,众人就见识过其手段。
“文本兄说得在理,可以先由地方州府拿出银钱开办,开办账目交由朝中巡查御史核对后,再送入朝中,朝中将花销用度还给地方州府,这钱才能用得放心。”
大唐的朝堂结构粗糙,在精细化上还是有待提高,尤其是涉及钱粮调度上,往往会出现问题。
也亏得房相与赵国公们可以主持这么久。
张阳用一种朝中先赊账的方式,将其中贪墨的可能控制到最低,只是尽可能地规避风险而已。
众人的目光看向岑文本,等着这位中书左丞的话语。
只见他喝了一口茶水,沉默不语。
半晌,李泰与李治提着一锅茶叶蛋而来。
于是众人不再商讨而是吃起了茶叶蛋。
岑文本一边吃着不住点头,“骊山的茶叶蛋真是百吃不厌,难怪礼部人人都喜欢。”
李泰笑着没答话在一旁坐好,小声道:“姐夫,外面的银钱不太对?”
“如何不对?”
“有太多隋钱。”
世家发展多年,积累下来的财富肯定有前朝的一部分,隋钱也都是当年隋朝时积累的下来的。
一般来说前朝的旧钱也可以用,但交给官府之后就要按照铜钱的成色来折算几成。
李治又道:“姐夫,还有不少书卷和货物呢。”
实在抱歉,请个假,今天暂更一章,明天会恢复正常更新。
第(3/3)页